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小蘑菇新农村建设

小蘑菇新农村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14-12-08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中国食用菌协会决定实施小蘑菇新农村行动计划,为推动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通过种植蘑菇增产增收,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做出应有贡献。进而发挥中国食用菌协会为全国广大菇农和菇业经营生产者服务的重要作用。

  中国食用菌协会是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坚持为菇农服务是办会宗旨,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协会坚持行业内的组织联合和协作,发挥联系政府与企业、菇农的桥梁纽带作用,致力于行业内的服务、自律、维权、协调,积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中国食用菌协会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协会现有单位会员1000多名。会员组成涵盖生产、加工、经销企业、生产基地县,科研单位等各个层面。各地有省(市)级食用菌协会25家,一些主产县成立有食用菌协会、食用菌办公室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一、小蘑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小蘑菇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食用菌的俗称。目前在社会上消费的小蘑菇如:香菇、木耳、灵芝、猴头等20余种。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味道鲜美,有明显的保健功能,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  推崇的食药用农产品;栽培种植食用菌能够节地、节约水资源、其产量高,价格高于其它农作物,具有环保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动员广大农民启动并组织了食用菌生产和加工销售工作,尤其近年,中央对“三农”重视和食用菌在农作物生产中的比较效益,食用菌产业已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食用菌生产为致富农民,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小蘑菇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小蘑菇是高效农业产业。据河南省汤阴县资料:种植l亩金针菇产值可达2.85万元,是大棚西红柿产值7500元的3.8倍,是棉花产值970元的29.4倍,是玉米产值530元的53.8倍,是优质小麦产值425元的67.1倍。若同样投入1785元,种植香菇投入产出比为1:4.4,种植花生投入产出比为1:2.58,种植香菇的纯收入相当于16.9亩花生的纯收入。目前,食用菌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全国建了数千个食用菌种植村,数百个食用菌种植县。据统计,2004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总产值400多亿元,出口创汇9亿美元以上,在种植业中位居粮、棉、油、菜、果之后排在第六位。全国食用菌产值超过亿元的县100多个,主产县、生产大县食用菌产值占农业产值的20%以上。如:河南省,2005年全省小蘑菇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又如:河北平泉县,2004年全县食用菌产值超过3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4.5%,当年为5万户菇农增加收入2亿元,成为该县农民从中受益最多的产业。

  (二)小蘑菇生产是农民致富、贫困地区脱贫的好产业。

  目前,全国2000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活动,大多数从业者通过食用菌致富。如:河北省灵寿县南托村,95%农民从事食用菌种植,20%农户从事食用菌经销,全村有8个食用菌加工厂,1个食用菌批发市场。年总收入1025万元,人均纯收入6150元,其中食用菌年人均收入5000多元。同时,食用菌有不争良田、不占好地、不与粮棉油争水、争肥、争劳力的特点,本身又是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村废弃资源种植生产,生产效益高,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据统计,截止2004年,我国食用菌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县有499个,其中60%为国家级包括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正因如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食用菌作为开发扶贫的好项目在全国推动实施。国家科技部专门为食用菌生产县给予科技资金支持。国家财政部为我国食用菌组织的建设和项目给予了资金扶持。

  (三)小蘑菇节约资源、净化环境,建设农村优质生态环境的作用突出。

  由于食用菌自身生产一种活性较强的纤维素转化酶,能在生长时将纤维素降解为碳水化合物供自身营养,最终形成蘑菇产品,农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秸、玉米芯等便成为食用菌生产主要原料,蘑菇产品收获后,剩下的废料(菌糠),经加工处理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再作用到农田。这样,农村废弃资源实现了多次利用,多元增值,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又减少农村污染源,净化环境,创建了农村优质生态环境。目前,食用菌的这种独特功能和作用已实践于生产一线和基层,并有较好的效果。据江苏省金坛市资料,金坛市每年有大量农作物秸秆烧掉或乱堆乱放。2003年,金坛市利用各种农林下脚料4万吨发展双孢菇生产,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为农民工提供50多万个工日,实现农业增加值5000多万元,人均增收200元以上。栽培双孢菇产生的5万吨废料作为果、茶、花木、蔬菜的基肥,节约标准化无机肥施用量约1500吨,节约肥料支出600多万元,全市脏、乱、差环境得到改善。为新农村建设净化了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焕发了村镇的文化氛围。

  (四)小蘑菇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民进步向上的事例不断涌出。

  食用菌产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带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各种蘑菇产销协会、经纪人、原辅材料供应商和各种农民产业组织及加工、生产企业活跃在农村,服务于农民;同时以小蘑菇致富了的乡村修建了学校,文化广场,建设绿地。广大菇农积极学习技能,提高本领。村民们崇尚知识,倡导文明,涌现出了许多农村和农民的新风新貌好事例。

  北京市青龙湖镇庙耳岗村,有自己的食用菌品牌“青龙湖”牌和食用菌产销协会,建有年产8800万袋菌袋生产企业,带动周边  农民致富,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500万元,人均收入11000元,投资500万元建立了农民培训学校,1.5万平方米绿化休闲广场及文化大院。

  河南省西华县田口乡滩上村,以前是有名的“光棍村”,村委会带动发展木耳,全村360户种植,年产干品120多万斤,产值800多万元,带动壮大运输、加工、经销等相关产业,2005年,村民人均收入增加3800元,现在家家有瓦房,户户有摩托车,周边的村民到滩上村打工,外村的姑娘托人到滩上村找婆家。

  类似以小蘑菇为主产县致富的乡村每年都在增加,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推动小蘑菇新农村建设是非常及时的富民工程。

  二、开展“小蘑菇新农村行动”的具体安排。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下,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品种多样、市场购销两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产业发展不均衡,受市场制约大,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农民种菇知识与技能低,生产的蘑菇产量低、质量差问题;菌种生产管理与质量监督薄弱,流通的菌种良莠不齐,因菌种问题出现减产或绝产的问题;原辅材料与投入品使用不规范,或使用禁用投入品,超剂量使用投入品,扰乱市场秩序问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问题;龙头企业实力单薄,带动菇农的能力较弱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蘑菇产业的稳步发展,也使小蘑菇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为此,中国食用菌协会决定开展“小蘑菇新农村行动计划”,旨在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优势,联系政府、企业、农户及各界社会力量,巩固并提升小蘑菇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以小蘑菇产业建设为纽带,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实现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行动目标

  在全国食用菌主产县、生产大县的村镇,选择具有食用菌生产基础,有一定生产规模,符合一定条件(申报条件附后)的村为行动村,第一批选择100个村,以后每年递增50%,开展小蘑菇新农村行动,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村委会为组织机构,开展一系列活动,使行动村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基本达到:第一小蘑菇生产已成为循环利用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第二小蘑菇产品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第三小蘑菇产值占当地农业产值的50%以上;第四农民从小蘑菇获得的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第五行动村成为区域性小蘑菇生产基地;第六贫困人口比例下降到2%;第七村劳动力培训率达80%以上;第八建成县级以上精神文明村。在此基础上,每年在全国形成三到五个小蘑菇生产示范县和重点以小蘑菇生产脱贫的示范县。

  (二)重点工作

  第一、总体规划:从食用菌行业整体发展的全局出发,以突出特色、区域发展为原则,以各市、县食用菌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推荐为主,由中国食用菌协会研究决定年度行动村名单;根据行动村产业基础、区域优势、资源特点与实际状况,规划指导行动村食用菌发展的规模、品种、原料、模式、产品目标、市场。

  第二、小蘑菇产业建设:以巩固扩大食用菌栽培规模,提高产量,提升品质为原则,农民自愿为基础,实施标准化管理为核心,由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中国食用菌协会通过会员企业为服务渠道。组织全国专家委员会进行专家指导,开展“统一菌种,统一原料,统一技术,统一服务,订单销售、统一废料利用”模式的小蘑菇产业建设活动。

  第三、为农月良务:结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实施的“一社两店入村服务工程”平台,利用中国食用菌协会人员、技术、渠道等资源优势,为行动村各项经济活动提供对口服务。重点提供小蘑菇产业建设中的技术指导、信息通报、渠道疏通、公约制定、守则实施、品牌培育、市场协调等内容。

  第四、培养新型农民:结合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推进行动村先进文化建设,利用中国食用菌协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机构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首先培养造就1万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掌握蘑菇技能的新型农民。

  第五、参与行动村建设:规划利用村庄的废弃资源,发挥食用菌的独特功能,建立村或村级以上废弃资源利用小循环。整治村容,美化环境。

  第六、交流提高: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小蘑菇新农村行动”座谈会和交流会,互相交流,彼此借鉴,共同提高。每年组织一次行动村新农民知识或技能大赛,并利用中国食用菌协会担任国际蘑菇学会副主席成员的有利条件,在条件成熟时组织农民出国考察,展示中国新农民风采,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七、督促检查与表彰:“小蘑菇新农村行动”实施期间,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尤其生产、销售的关键环节派员进村督导,对“小蘑菇新农村行动”中表现突出的村镇,优秀农民,带动力强的企业,作用显著的村委会进行总结表彰。

  (三)行动保障

  第一、加强领导。中国食用菌协会成立由李树萍会长任组长的“小蘑菇新农村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综合指导小蘑菇新农村行动的各项事宜,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好的范例;专家委员会对在册322名专家组成若干行动小组,分工负责指导各行动村,配合县、乡、村行政部门完成“小蘑菇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内容;各市、县食用菌主管部门负责行动村材料上报与协调指导工作。

  第二、强化管理。加强组织与协调,建立行动公示,行动跟踪服务,以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分工负责、相互协作来推进小蘑菇新农村行动计划。

  第三、广泛宣传。在会刊上开辟专栏,利用网站、杂志和媒体宣传典型事例、好的做法和经验,扩大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小蘑菇新农村行动”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响应中共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省、市、县食用菌协会、食用菌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广泛动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小蘑菇新农村’’建设高潮。同时各地协会、食用菌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政府的多方支持。广大会员特别是理事、企业会员单位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小蘑菇新农村行动中,为食用菌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拼搏、建功立业。

  附件:行动村申报程序及申报条件

  1、以县为单位组织各村申报,申报材料经各省、市食用菌协会、食用菌办公室复核后,报送中国食用菌协会领导小组。

  2、行动村申报条件:

  (1)食用菌为该村产业之一;

  (2)食用菌总产量(按鲜品计)达2000吨,或总产值达600万元;

  (3)具有稳定生产队伍和可持续发展的菌业资源;

  (4)党政领导重视;

  (5)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村优先安排;

        (6)优势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或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或名牌产品基地的村优先安排。

信息来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